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招商 >花溪: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有里有面

花溪: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有里有面

时间:2023-07-14  来源: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又要“里子”实。文明乡风既美在景,更美在心。近年来,花溪区久安乡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内涵,产业从“地下挖煤”转向“地上种茶”,经济由“黑色经济”转为“绿色经济”,发展从“产煤乡”转为“产茶乡”,久安乡用自己的“两山”实践,助推煤山变茶山、矿工变茶农、黑色变绿色,实现华丽蜕变。先后荣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卫生乡镇、全省文明乡等荣誉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风文明之基。牢固树立抓精神文明首先抓党建的思想,形成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两级书记抓建设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淳朴民风、促文明乡风。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建示范点、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建重点工作进行谋划落实,强化党员发展、强化教育管理、强化激励关怀,持续夯实村党支部基础。

1

  深挖本土特色文化,筑牢乡风文明之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要在基层有效落地,需要有相应的文化载体作为阵地,让文化正能量潜移默化在群众身边,通过耳闻目睹、长期浸染,营造起崇德向善的乡村文化环境。久安是民国初年北京“画坛领袖”、颖拓艺术创始人、全才大师姚华(号茫父)的故乡。“茫父”文化作为久安乡贤文化的代表和典范,他的嘉言懿行载于史册,流传于民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引导着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一笔宝贵的道德资源。久安拥有历史悠久的跳场文化和茶文化,乡境内盐茶古道全长1000米,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盐茶古道。近年来,久安乡深入挖掘茫父文化,深度融合茫父文化、古茶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通过举办座谈会、作品成就展、开展“茫父杯”公益励志助学爱心活动、好老师、好少年评选,筹办“茫父杯”诗书画印比赛、茫父作品展,开展茫父文化进校园、进乡村等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讲述茫父故事,传播茫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久安文化底蕴,让久安乡有实实在在的精神文化“里子”。

  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提升乡风文明之质。久安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活动主阵地,积极响应,立足乡村文明建设,充分用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高原古茶树之乡”等特色品牌和高效茶叶示范园区优势,举办茶艺、采茶、茶品鉴、手工制茶等比赛和茶艺欣赏等茶文化活动,同时组织志愿者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助老护幼、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凝聚志愿力量,深耕文化沃土、推进移风易俗,努力铸就“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人居环境美”的新时代乡村新风貌。

  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乡村振兴之路

  将产业由地下转到地上,把“黑色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久安乡地处阿哈湖上游,曾是个煤乡,鼎盛时期,境内有400多个煤窑,乡财政收入80%以上来自煤炭产业。由于过度开采,久安乡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1年,为保护贵阳市民的“水缸”,久安乡关停全部煤矿。没了煤炭的支撑,发展何以为继?这时,山间一片片鲜嫩的绿叶带来了希望。依托当地54000余株古茶树,久安乡积极发展茶产业,引进龙头企业贵茶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2万亩高标准生态茶园,带动村民走上了一条茶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通过引进3条国际先进茶叶加工生产线,久安乡年产优质茶叶1900吨,生产的“绿宝石”茶远销海外,全乡有1600余户3700余人参与到茶产业中,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久安乡产业从“地下挖煤”转向“地上种茶”,经济由“黑色经济”转为“绿色经济”,发展从“产煤乡”转为“产茶乡”,久安乡用自己的“两山”实践,助推煤山变茶山、矿工变茶农、黑色变绿色,实现华丽蜕变。是贵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全乡90户158人建档立卡户、防贫监测预警线索户、易地搬迁户等为重点,紧盯“3+1”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同时,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围绕都市近郊茶旅文化体验区的定位,做大做强绿色茶蔬、红色草莓、白色食用菌三色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培育特色农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聚焦前期花溪区“花小莓”“花小桃”等品牌基础,加快推动500亩“花小莓”生产示范基地和300亩“花小桃”种植基地建设,提高产业效益,为打造花溪水果品牌作出久安贡献。同时,久安乡紧盯发展林下经济,依托生态、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种植林下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产品,将猴头菇、平菇产业作为久安乡重点扶贫产业,通过村集体带动、建档立卡户参与,有效带动建档立卡户务工增收。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政务信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人源汇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美丽乡村政务信息网 mlzwxx.china-village.com.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861292553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人源汇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