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47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时间:2024-08-05 来源: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于敬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天津市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的建议,经会同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业保险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作用不断强化。我市认真贯彻《农业保险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扎实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提标扩面增品,通过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作用、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推动我市现代都市型农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日益稳定、农民利益得到更好保护。特别是近年来,按照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要求,市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紧密协作,不断规范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市财政局 市农业农村委 天津银保监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委 市财政局 天津银保监局关于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市财政局 市农业农村委 天津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市财政局 市农业农村委 天津银保监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等系列管理文件相继出台,大大促进了农业保险的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推广涉农保险产品,在原有种植、养殖保险基础上,推动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公益林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建成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房农财、农民人身意外等在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2023年,市财政局通过转移支付安排中央和市两级财政补贴资金2.72亿元,共支持各类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险种40多个。同时,相关部门还指导各公司积极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推出渔业、赛鸽养殖、产量保险、品质保险等多个商业性农业保险险种。2023年全年,天津各类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含林业保险,不含农房农财、农民人身意外)累计为28.50万户次农民生产生活提供风险保障162.22亿元,赔款支出7.04亿元。农业保险在灾后损失补偿、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农业现代化“助推器”和农民收入“稳定器”的作用,有力保障了我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提升主要农作物基础保额的建议
我市始终注重加强研究,适时调整主要农作物基础保额,推动农业保险提标。目前我市开办的中央补贴型种植业保险险种有8个,分别为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水稻制种、小麦制种和玉米制种,其中三大粮食作物的种植保险占绝大比重。按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相关要求,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种植业险种保额接近直接物化成本。经过研究论证,2022年,市农业农村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天津市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条款的通知》,对水稻种植条款进行了调整,其中将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保额由500元/亩提高至600元/亩,费率由6%降至5%。2023年,又印发了《市农业农村委 市财政局关于调整天津市政策性小麦种植保险和政策性玉米种植保险保额及费率的通知》,将政策性小麦种植保险保额由500元/亩提高至600元/亩,费率由6%降至5%;将政策性玉米种植保险保额由400元/亩提高至450元/亩,费率由6%降至5%,进一步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能力。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参照直接物化成本和其他省市保额标准,适时考虑提高由中央给予补贴的保额部分,并结合市级财政资金情况,研究探讨超出直接物化成本的部分由市级单独给予补贴的可行性,不断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和服务质效。
三、关于积极开办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或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的建议
目前,国家财政部门在积极推进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2023年7月,《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的通知》印发,提出从2023年1月1日起,全国各产粮大县均可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同时,该通知标明,完全成本保险为保险金额覆盖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种植收入保险为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保障水平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农业经营主体可在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自愿选择投保产品,但不得重复投保。因我市无符合要求的产粮大县,所以未能实施由中央财政支持的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目前国家相关部委配套政策措施尚未出台。
下一步,待国家相关部委配套政策措施出台,我市将严格按照国家部署推动实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为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小农户等全体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自然灾害风险、价格波动风险、市场变化风险的保障,实现“旱涝保收”,稳定种粮农民收益,更好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关于有序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障范围的建议
我市持续支持鼓励开发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2020年开始,我市先后印发《市农业农村委 市财政局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委 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的通知》,以市财政奖补方式支持鼓励各涉农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纳入的保险险种,要求符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方向,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等投保意愿强烈,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支持创新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质量保险、履约保险等。同时,保险行业监管部门引导辖内农险经办机构不断增加农险品种,一方面,围绕稻田蟹、冬枣、番薯、辣椒、生姜、羊驼、肉牛养殖等地方特色品种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保险;另一方面,指导机构创新开发完全成本保险、产量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指数保险、品质保险等新型险种,农险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2023年,各涉农区和天津食品集团共开办由市、区两级财政补贴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30个,主要包括温室大棚、果树气象指数、稻田蟹气象指数、大葱种植附加价格、红薯种植、冬枣种植、肉牛养殖、生猪价格指数、生猪收入、蛋鸡养殖、南美白对虾质量安全责任等,有效增强农业抗风险和恢复生产能力。
我市积极贯彻国家种业振兴战略部署。“十四五”以来,我市统筹财政资金约1.3亿元,聚焦“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五个方面,促进种业振兴,重点支持建设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天津市鲤鲫鱼水产种质资源场以及黄瓜种质资源场等;支持小麦、小站稻、蔬菜良种、肉羊繁育等种业基地建设。2024年,市财政局统筹安排种业振兴资金5599万元,为我市种业振兴工作提供稳定财力保障。
下一步,我市各相关部门将密切配合,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特别是支持鼓励保险机构结合我市种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险种和新型险种,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服务水平,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JYTABL152022/202408/t20240802_66906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